匯算清繳是指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后規定時期內,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企業所得稅的規定,自行計算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根據月度或季度預繳的所得稅數額,確定該年度應補或者應退稅額,并填寫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提供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有關資料、結清全年企業所得稅稅款的行為。
什么時候開始所得稅匯算清繳?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并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企業所得稅的征收對象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
程序
根據《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國家稅務總局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等法律的規定,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應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匯算清繳期限企業繳納所得稅,按年計算,分月或者分季預繳
納稅人應當在月份或者季度終了后十五日內,向其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會計報表、預繳所得稅申報表和納稅人發生的應由稅務機關審批或備案的有關稅務事項;年度終了后四十五日內,向其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會計決算報表和所得稅申報表,在年度終了后四個月內結清應補繳的稅款。預繳稅款超過應繳稅款的,主管稅務機關予以及時辦理退稅,或者抵繳下一年度應繳納的稅款。
應注意的是:
1、實行按月或按季預繳所得稅的納稅人,其納稅年度最后一個預繳期的稅款應于年度終了后15日內申報和預繳,不得推延至匯算清繳時一并繳納。
2、若納稅人已按規定預繳稅款,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規定期限辦理年度企業所得稅申報的,則應在申報期限內提出書面延期申請,經主管稅務機關核準后,在核準的期限內辦理。
3、若納稅人因不可抗力而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的,可以延期辦理;但是,應當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主管稅務機關經查明事實后,予以核準。
4、納稅人在納稅年度中間破產或終止生產經營活動的,應自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之日起30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企業所得稅申報,60日內辦理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并依法計算清算期間的企業所得稅,結清應繳稅款。
5、納稅人在納稅年度中間發生合并、分立的,依據稅收法規的規定合并、分立后其納稅人地位發生變化的,應在辦理變更稅務登記之前辦理企業所得稅申報,及時進行匯算清繳,并結清稅款;其納稅人的地位不變的,納稅年度可以連續計算。
(二)匯算清繳程序
1、填寫納稅申報表并附送相關材料
納稅人于年度終了后四個月內以財務報表為基礎,自行進行稅收納稅調整并填寫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包括銷售(營業)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細表、成本費用明細表、投資所得(損失)明細表、納稅調整增加項目明細表、納稅調整減少項目明細表、稅前彌補虧損明細表、免稅所得及減免稅明細表、捐贈支出明細表、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明細表、境外所得稅抵扣計算明細表廣告費支出明細表、工資薪金和工會經費等三項經費明細表資產折舊、攤銷明細表、壞賬損失明細表、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收入項目明細表、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支出項目明細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納稅人除提供上述所得稅申報及其附表外,并應當附送以下相關資料:
(1)財務、會計年度決算報表及其說明材料。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有關財務資料;
(2)與納稅有關的合同、協議書及憑證;
(3)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和異地完稅憑證;
(4)境內或者境外公證機構出具的有關證明文件;
(5)納稅人發生的應由稅務機關審批或備案事項的相關資料;
(6)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有關證件、資料。
2、稅務機關受理申請,并審核所報送材料
(1)主管稅務機關接到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報送的納稅申報表或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后,經審核其名稱、電話、地址、銀行賬號等基本資料后,若發現應由主管稅務機關管理的內容有變化的,將要求納稅人提供變更依據;如變更內容屬其他部門管理范圍的,則將敦促納稅人到相關部門辦理變更手續,并將變更依據復印件移交主管稅務機關。
(2)主管稅務機關對申報內容進行審核,主要審核稅目、稅率和計稅依據填寫是否完整、正確,稅額計算是否準確,附送資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邏輯關系、是否進行納稅調整等。審核中如發現納稅人的申報有計算錯誤或有漏項,將及時通知納稅人進行調整、補充、修改或限期重新申報。納稅人應按稅務機關的通知作出相應的修正。
(3)主管稅務機關經審核確認無誤后,確定企業當年度應納所得稅額及應當補繳的企業所得稅款,或者對多繳的企業所得稅款加以退還或抵頂下年度企業所得稅。
3、主動糾正申報錯誤
納稅人于年度終了后四個月內辦理了年度納稅申報后,如果發現申報出現了錯誤,根據《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納稅人辦理年度所得稅申報后,在匯繳期內稅務機關檢查之前自行檢查發現申報不實的,可以填報《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向稅務機關主動申報糾正錯誤,稅務機關據此調整其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及應補、應退稅額。
4、結清稅款
納稅人根據主管稅務機關確定的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及應補、應退稅額,年度終了后4個月內清繳稅款。納稅人預繳的稅款少于全年應繳稅款的,在4月底以前將應補繳的稅款繳入國庫;預繳稅款超過全年應繳稅款的,辦理抵頂或退稅手續。
5、辦理延期繳納稅款申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納稅人因有下列特殊困難:
(1)水、火、風、雷、海潮、地震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或者可供納稅的現金、支票以及其他財產等遭遇偷盜、搶劫等意外事故,導致納稅人發生較大損失,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的。納稅人應提供災情報告或者公安機關出具的事故證明;
(2)因國家調整經濟政策的直接影響,或者短期貨款拖欠,當期貨幣資金在扣除應付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后,不足以繳納稅款的。納稅人應提供有關政策調整的依據或提供貨款拖欠情況證明和貨款拖欠方不能按期付款的證明材料。
從而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納稅人應當在繳納稅款期限屆滿前(一般各地主管稅務機關均規定應當在期限屆滿前15日內提出,具體請參見各地稅務局的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并報送下列材料:申請延期繳納稅款報告、當期貨幣資金余額情況及所有銀行存款賬戶的對賬單、資產負債表、應付職工工資和社會保險費等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支出預算等。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或者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準,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稅務機關將在自收到申請延期繳納稅款報告之日起20日內作出批準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若不被批準,從繳納稅款期限屆滿之日起納稅人將被加收滯納金。
查賬,又稱財務檢查,是指通過對企業賬證及有關資料的檢查,查核企業會計 資料所反映的經濟活動是否真實、合法,有無經濟違法行為的一項檢查活動。
準備工作
準備階段應做的工作
1、確定查賬目的和任務,擬定查賬工作方案。
2、選派查賬人員并適當分工,嚴格遵守保密制度。
3、搜集有關被查單位經營活動的資料。
4、了解并分析被查單位的會計制度,結合已掌握的情況制訂查賬計劃。
5、索取有關賬簿,憑證,報表及合同書面資料。
實施階段應做的工作
1、辦案人員到達被查單位后,向當事人及有關人員說明查賬的目的、任務等有關事項。
2、根據掌握的情況,擬定進行檢查的有關資料。
3、對發現的問題,一定要認真查清,詳細準確地記錄,掌握必要的證明材料。對確有必要進行外部調查的事項,找與被查單位有聯系的單位和個人查詢,進行延伸查賬,認證有關問題的準確性。
4、按類別和性質對有關資料、數據進行整理、歸類、分析、實事求是地認定問題的性質。
方法
查賬的基本方法大致可劃分為兩類,即:查核書面資料的方法和驗證賬實的方法,在查賬過程中可結合使用。
查核書面資料的方法:
是指通過對憑證,賬簿,報表以及其它各種書面資料的復核和核對,借以驗證賬證、賬表、賬賬是否相符,審查其反映的經濟活動是否合法。復核,是指對有關業務記錄的數字進行計算。核對,是指證賬,賬賬,賬表有關內容的對照,對比。
查核書面資料的方法,按檢查的順序分為順查法和逆查法。
(1)順查法:常用于檢查業務繁雜的賬目,其結果比較精確。過程如下:
第一、逐筆審查經濟業務原始憑證記錄的合法性、真實性。
第二、審查每筆經濟業務記賬憑證記錄的賬務處理、對應關系,以及金額計算的正確性。
第三、審查各種賬簿記錄是否正確一致。
第四、審查會計報表與有關報表的一致性,也就是查證、賬、表的過程
(2)逆查法:常用于業務量較少的賬目檢查,往往事先已掌握的情況。過程如下:
第一、財務報表
第二、總賬--核對日記賬--核對明細賬
第三、匯總憑證和記賬憑證。
第四、核對原始憑證
也就是查表,賬,證的過程
查核書面資料按檢查的范圍分為抽查法和全查法。
(1)抽查法:是從全部會計資料中抽取部分資料進行審查的方法,即有目的地抽取幾個賬戶,幾大品種或特定時間的有關會計資料作重點檢查。
(2)全查法:是對全部經濟活動的資料全面審查的方法。該法一般適用于較小單位或問題較多單位的賬務檢查。
驗證賬實的方法:
(1)盤存法:是用以考核實物資產與賬戶余額是否相符,借以證實賬戶余額是否真實、準確。該法適用于對原材料、燃料等重點物資的檢查,從而發現“賬外之賬”、“賬外之物”等情況。
(2)詢證法:是對有疑點的往來賬目采用查證的方法,包括查詢和函證兩種.查詢:是指發現賬目疑點,有目的地向有關人員了解情況.函證:為弄清某項業務面發函查對的方法.
(3)調節法:是對銀行存款賬的驗證方法,通過驗證銀行存款日記賬看是否準確真實.
(4)鑒定法:是對需交專業技術部門化驗鑒定證實書面資料真偽的手段.
1、數字奇異:數字正負,數值的大小,數字的準確度。
2、奇異時間:異常時間,如應收、應付長期滯留。
3、奇異地點:如舍近求遠,及物款流向是否合理。
4、奇異的往來單位:如化工廠和面粉廠的業務往來。
5、查賬時要時常觀察企業財會人員的聲色,若你真的發現了他的痛處,他是坐不住的,會百般和你狡辯。這時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冷靜,沒有確鑿的證據沒必要和他爭辯,最終達到目的就是勝利。
基本過程
查總賬
總賬又稱總分類賬,是按照會計科目設置的,根據不同的企業和行業來確定分類科目和總賬或總分類賬。1總賬或總分類賬能夠全面地,總括地反映企業的資金活動情況,用來考察、核對各種明細賬、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提供數據。通過查總賬所達到的目的是掌握該企業設置了哪些會計科目,為下一步的查賬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總賬里的扉頁都是“經管人員一覽表”,記錄了單位名稱、賬簿名稱、賬簿頁數、使用日期、接管、移交情況等。找到發生業務的會計科目,根據該會計科目找全該會計科目的明細賬:現金明細賬、銀行存款明細賬、各類收入明細賬,各類支出明細賬、應付款明細賬、應收款明細賬、固定資產明細賬等。
有些單位認為你不懂財務,有時故意遺留一些主要的明細賬,你只要根據總賬的會計科目,向他索要就不會出現遺漏現象。如果企業在第一次拿賬時故意遺漏哪本明細賬,經過你核對向其索要后才拿來的那本賬,你就要特別留意,可能問題就出在那本賬上。
查損益表
損益表是總括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財務成果的會計報表。通過杳損益表所達到的目的是核實該企業損益表中的銷售收入年末累計數字與總賬的銷售科目數字是否一致,嚴防企業設假賬和兩套賬,做到會計報表的真實可靠.
查銀行對賬單
銀行對賬單是銀行對企業所發生的收入、支出情況而編制的貸方、借方的一種記賬方式。通過查銀行對賬單所達到的目的是核實企業銀行存款日記賬、現金日記賬是否與銀行對賬單一致,對銀行對賬單中的貸方、借方大筆項金額做重點檢查,看企業是否另設財務賬簿,會計憑證,獨立裝訂成冊,嚴防企業利用一個銀行賬戶設多種渠道。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是我們查賬的重點,因為從這兩個賬里能夠清析地看清企業的資金流動的方向,并通過對相關原始憑證(如銀行對賬單和現金支票及相關發票、稅票等)的查閱從中發現可疑問題,從而進行下一步的查賬。
查發票存根
通過查發票存根所達到的目的是要企業提供發票的領購簿,按領購簿上的發票順序進行排列,檢查發票存根是否大頭小尾,上下聯金額是否一致,從中發現其他違法經營活動。
查倉庫保管賬
倉庫保管賬是反映一個企業原材料、物資購入、銷售出庫情況的一種記錄。對一種產品,多種規格、進貨、出庫時間,倉庫保管賬都記載的清清楚楚,并按一個品種一個規格,依據發票的號碼、時間登記入賬,為我們的案件查處和計算違法所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倉庫保管賬由企業的供銷部門的倉庫保管員負責保管。
倉庫保管賬一般不在企業的財務部門保管6、查會計憑證時應注意的問題賬本索要齊核對后,就索要會計憑證,這是查賬的關鍵。一般業務多的企業,會計憑證多,企業故意留下幾本憑證,若不細心就發現不了,就需要辦案人員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每本憑證上都標明了每月的共幾本憑證,發現第幾號的沒拿來必須向企業索要,并細心查看這本憑證。有問題的憑證,財會人員是最清楚的。查找問題,核對憑證和賬本的張數和書寫是否一致(每張記賬憑證的最右邊都有記載的)。
如果不一致要向企業詢問和索要,一是可能是企業把重要的原始憑證先撕下,等我們查完后再復上,不索要就發現不了問題。二是先和企業核對后,也避免企業倒打一耙,反污我們將原始憑證弄丟。找出問題要將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復印,并在復印件上簽上“此復印件與原件相同,原件保存在原企業財務科,保管員是誰誰誰,此復印件由企業提供”等字樣。
企業財務審計,是指審計機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及其實施條例和國家企業財務審計準則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對國有企業(包括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審計監督,對被審計企業會計報表反映的會計信息依法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形成審計報告,出具審計意見和決定,其目的是揭露和反映企業資產、負債和盈虧的真實情況,查處企業財務收支中各種違法違規問題,維護國家所有者權益,促進廉政建設,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政府加強宏觀調控服務。
審計目標
真實性
指報表反映的事項真實存在,有關業務在特定會計期間確實發生,并與帳戶記錄相符合,沒有虛列資產、負債余額和收入、費用發生額。
完整性
指特定會計期間發生的會計事項均被記錄在有關帳簿并在會計報表中列示,沒有遺漏、隱瞞經濟業務和會計事項,無帳外資產。
合法性
指報表的結構、項目、內容及編制程序和方法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及國家其他有關財務會計法規的規定,存貨計價、固定資產折舊、成本計算、銷售確認、投資、報表合并基礎等方法的改變經過財稅部門批準,經過調整后沒有違規事項。
準確性
指準確無誤地對報表各項目進行分析、匯總并反映在有關會計報表中。
公允性
指編制報表時,在會計處理方法的選用上前后期保持一致,各種會計報表之間、報表內各項目之間、本期報表與前期報表之間具有勾稽關系的數字保持一致。
表達與揭示
指會計項目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現金流量表中被恰當地分類、描述和揭示,并對報表使用者關心或會計報表無法揭示的內容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充分揭示。
審計內容
首先要檢查各類報表是否編報齊全,仔細閱讀報表說明,注意報表反映的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資金變動情況與其他會計期間的分析對比,有關重大影響因素是否予以揭示,并要結合報表內容的審計,驗證報表附注說明是否真實。審計要點如下:
資產負債表
審計人員應注重檢查資產負債表編制方法的正確性、報表項目的完整性以及報表所反映項目和內容的一貫性。
(1)檢查資產負債表是否按照會計制度規定的科目及格式編制,復算報表各項之間的勾稽關系。
(2)將本期資產負債表各項目數字與前一期或各期相比,查明有無變動較大或異常情況;同時,檢查資產負債表與其他報表的勾稽關系,并進行復算核對。
(3)全面核對資產負債表項目與總帳科目或有關明細帳數字是否相符,以總帳的本期發生額及余額與其所屬明細帳各分類科目的本期發生額及余額之和相核對,檢查帳與帳之間的記錄是否相符。
(4)審計人員在上述檢查中應特別注意,經分析比較,若出現某些項目的數額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不相符的情況,就要對這些項目作重點檢查,從總帳科目追查至原始憑證,必要時應結合對往來帳的函證、對存貨和固定資產等項資產的盤點,核實報表數字的真實性。
損益表
(1)檢查損益表內各項目填列是否完整,有無漏填、錯填,核對各項目數字之間的勾稽關系。
(2)檢查損益表與其他報表的勾稽關系,特別注意核對損益表所列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和銷售稅金及附加的本年發生數,是否與其附表數一致,損益表所列凈利潤是否與利潤分配表數字一致。
(3)核對損益表各項目數字與相關的總帳、明細帳數字是否相符,同時通過分析核對,發現有關損益項目數字的變化是否異常,并對疑點作進一步檢查。
(4)結合對成本費用、銷售收入、利潤分配等有關明細帳的檢查,核實成本費用、各項收入、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等項數字是否準確,必要時要檢查有關原始憑證。
(5)結合對納稅調整的檢查,核實所得稅的計算是否正確,對各扣除項目進行詳查,審查有關明細帳和原始憑證,注意有無多列扣除項目或扣除金額超過標準等問題。
現金流量表
(1)檢查現金流量表是否按照有關企業會計具體準則的規定編制。
(2)檢查現金等價物的確定是否恰當。
(3)檢查企業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中現金流入流出量的計算是否完整、準確,與有關的會計資料和報表的記錄是否相符。
(4)檢查是否正確計算匯率變動對外幣現金流量的影響。
(5)檢查不涉及當期現金收支但對企業財務狀況或未來現金流量產生影響的重大投資活動、籌資活動(如以長期投資、償還債務等)是否在現金流量表附注中加以說明。
合并報表
(1)檢查合并報表編制的基礎。即審核:合并報表內容的全面、完整性;子公司提供資料的完整性(包括子公司會計政策差異、母子公司往來業務、債權債務、投資資料,子公司利潤分配、股權變動資料);母子公司決算日和會計期間的一致性;母子公司之間會計政策的一致性;母公司對子公司投資的會計核算處理的正確性。
(2)檢查確認合并報表范圍。根據母公司的長期投資帳和表明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投資與被投資關系的批準文件,確實屬于合并范圍的企業。對于應合并而未合并的子公司,要查明因何種原因未將其納入合并范圍;對于不應合并而進行了合并的企業,要查明母公司是否存在未經批準而收購(轉讓)股份等情況。
(3)檢查企業集團內部經濟往來情況。即檢查母公司提供的有關經濟往來的資料是否完整,并通過核對合并報表的抵銷關系,驗證合并報表的真實性。
①檢查母公司對子公司投資收益的處理是否按會計制度規定采用權益法進行核算,少數股東權益是否予以正確反映。母公司對子公司權益性資本投資項目的數額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額是否相抵銷。
②檢查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以及子公司之間發生的債權債務的相互抵銷情況。根據有關資料,核實債權債務是否真實存在;檢查母公司是否按程序和規定將核對一致的債權債務進行抵銷,對債權債務不一致的情況逐項核對,確定應否抵銷及抵銷多少;檢查內部應收帳款所計提的壞帳準備是否與管理費用進行了抵銷,抵銷金額是否正確。
③檢查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的相互抵銷是否正確。在檢查原始資料的基礎上抽查部分抵銷分錄,用以查證母公司將母、子公司以及子公司間的內部銷售和未實現利潤抵銷的正確性和真實性。
(4)檢查集團公司是否編制完整的抵銷會計分錄,運用規定的抵銷程序編制分錄進行測試,看是否存在已進行匯總而未編制抵銷分錄以及抵銷分錄的編制不正確等問題。
審計的目的
審計的目的是指審計所要達到的目標和要求,是審計工作的指南。審計目的包括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
審計的一般目的是指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進行審計,并表示審計意見,注冊會計師審計意見通常包括:公允性、合法性和一貫性。公允性是注冊會計師發表審計意見的首要內容。合法性是指注冊會計師應當拚命,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的編報及其財務會計處理,是否遵循了會計準則及國家其他有關財務會計法規的規定。一貫性是指注冊會計師應當拚命被審計單位處理方法是否符合一貫性原則的要求。
審計的特殊目的是指注冊會計師對被審單位年度會計報表以外其他特定事項進行審計并表示審計意見。特殊審計意見一般包括公允性、合法性和一貫性幾個方面,只不過審計意見所表述的對象有所差異而已。
資產評估是指由專門機構和人員,依據國家規定和有關資料,根據特定的目的,遵循適用的原則和標準,按照法定的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資產進行評定和估價的過程。
資產評估,是指評估機構及其評估專業人員根據委托對不動產、動產、無形資產、企業價值、資產損失或者其他經濟權益進行評定、估算,并出具評估報告的專業服務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于2016年7月2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資產評估,即資產價值形態的評估。是指專門的機構或專門評估人員,遵循法定或公允的標準和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以貨幣作為計算權益的統一尺度,對在一定時點上的資產進行評定估算的行為。
就目前學術界和執業界的普通共識,資產評估可以表述為:資產評估是專業機構和人員按照國家法律、法規以及資產評估準則,根據特定目的,遵循評估原則,依照相關程序,選擇適當的價值類型,運用科學方法,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標準,對資產價值進行分析評定、估算。
綜述
一、資產評估的種類
1.按資產評估工作的內容分為評估,評估復核和評估咨詢.
2.按資產評估與評估準則的關系分為完全評估和限制評估.
3.按資產評估對象及適用原則分為單項資產評估和整體資產評估.
二、資產評估的特點
市場性,公正性,專業性,咨詢性.
三、資產評估的功能
(一)__ 評價及評估功能
它是指資產評估具有評定估算資產價值的內在功效和能力.
(二)__ 管理的功能
它是指在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中,國家賦予資產評估的特殊功能.
(三)__ 公證的功能
它是指資產業務,評估對象和評估報告的使用者的特殊性要求資產評估發揮公證作用的職能.
第二節 價值類型和評估目的
一、資產評估的價值類型
資產評估中的價值類型是指資產評估結果的 價值屬性及其表現形式.
二、資產評估目的
資產評估的目的有資產評估一般目的和特定目的之分.資產評估一般目的包含著特定目的,而資產評估特定目的則是一般目的的具體化.一是建立了以執業質量為核心的檢查長效機制;二是推動了資產評估準則的貫徹落實;三是促進了資產評估行業執業質量的明顯提高;四是建立了一套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檢查方法;五是培養了一批相對穩定的兼職檢查人員。
產生
早期資產評估
早在16世紀尼德蘭的安特衛普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時就有資產評估活動。特點:估價對象的種類、估價活動、估價手段方法等帶有個別性、偶然性、經驗性。
資產評估特點
在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發展到了相當高的程度以后才出現的。特點:現實性、市場性、預測性、公正性、咨詢性。
資產評估是由中介機構獨立 客觀 公正 不受任何方約束的情況完成評估工作。
作用
資產評估主要發揮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1、咨詢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資產評估屬于一種專業技術咨詢活動,具有咨詢的作用。咨詢的作用是指資產評估結論為資產業務提供專業化估價意見,該意見本身雖然沒有強制執行的效力,但可以作為當事人要價和出價的參考。
2、鑒證作用
鑒證由鑒別和舉證兩個部分組成。鑒別是專家依據專業原則對資產交易的現時價格做出的獨立判斷,而舉證則為該判斷提供理論和事實支撐,使之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據。
3、促進作用
資產評估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可以促進資源優化配置,二是可以促進產權主體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三是可以促進資產評估工作的國際化和進一步對外開放。
種類
根據我國資產評估管理要求和國際資產評估慣例,資產評估中的價格標準有重置成本、現行市價、收益現值和清算價格等。
特點
一、現實性
現實性是指以評估基準日為時間參照,按這一時點的資產實際狀況對資產進行的評定估算。
二、市場性
市場性是指資產評估區別于其他會計活動的顯著特征。
三、預測性
預測性是指用資產的未來時空的潛能說明現實。
四、公正性
公正性是指資產評估行為對于評估當事人具有獨立性,它服務于資產業務的需要,而不是服務于資產業務當事人的任何單獨一方的需要。
五、咨詢性
咨詢性是指資產評估結論是為資產業務提供專業化估價意見,這個意見本身并無強制執行的效力,評估者只對結論本身合乎職業規范要求負責,而不對資產業務定價決策負責。
規則
1.資產評估工作必須由專門機構和有專業知識的人員擔任;
2.資產評估必須有法律依據和依照有關法規、政策進行;
3.資產評估必須遵循適用的原則;
4.資產評估必須符合規定的評估程序和標準;
5.資產評估必須運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和統一的貨幣單位計價。
八要素
1.資產評估的主體,即進行資產評估的專業人員;
2.資產評估的客體,即被評估的對象;
3.資產評估的目的,即需要進行資產評估的原因;
4.資產評估的標準,即資產評估依據的價格、技術等標準;
5.資產評估的程序,即資產評估具體進行的環節、步驟;
6.資產評估的方法,即評估運用的符合國家規定的各種專門的方法;
7.評估的基準日,即評估時所依據的時點;
8.評估的價值類型,即評估時所認定的資產的價值屬性。
分類
1.承包、租賃經營的資產評估,目的是為了評價企業或經營者的經營業績;
2.聯營、股份經營、中外合資合作經營的資產評估,目的是為了資產現值來確定參與投資各方合理的權益;
3.資產拍賣、轉讓、破產清算的資產評估,目的是確定資產拍賣的底價;
4.抵押貸款、經濟擔保的資產評估,目的是測定企業的資產現值,取得信用;
5.納稅的資產評估,目的是為了確定應納稅額。
準則
根據我國資產評估管理要求和國際資產評估慣例,資產評估中的資產評估準則有重置成本、現行市價、收益現值和清算價格等四種。
1.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也稱現行成本或重置價值,它是指在現時條件下,按功能重置資產,并使資產處于在用狀態所耗費的成本。重置成本與歷史成本一樣,也是反映資產購建、運輸、安裝、調試等建造過程中全部費用的價格,所不同的是重置成本是按該項資產的原設計方案套用現行的費用標準和定額計算確定的購建價格。資產在全新的狀態下,如果物價不變,其重置成本與歷史成本是一致的。但是由于資產在企業中存在一個或長或短的時期,因此,在這個時期由于價格、損耗、技術等的變化,使資產的重置成本與歷史成本發生差異。
以重置成本作為資產的價格標準,克服了歷史成本標準忽視技術進步、通貨膨脹所造成的價值失真的情況,能較為客觀公正地反映資產的真實價格。但重置成本標準并不十全十美,它忽視了資產的盈利能力,而且帶有較大的主觀性,也不適用大多數企業整體資產的評估。
重置成本標準必須建立在資產續用的前提下才可使用,如果資產改變用途,或是無法經營而中斷運轉,在評估中就應改用其他價格標準。資產的續用形式有在用續用、轉用續用和移用續用,不同續用形式會影響重置成本計價所考慮的具體因素。
2.現行市價
現行市價是指無形資產評估在公開市場上的銷售價格,這種銷售可以是實際銷售,也可以是模擬銷售。現行市價應是在有充分的市場競爭,交易雙方都沒有壟斷及強制,而且雙方都有足夠時間和能力了解實情,具有獨立的判斷和理智的選擇的條件下進行。決定資產現行市價的基本因素有:資產本身的再生產成本價格。一般來講,資產價格高低取決于其生產成本的高低;資產現時功能狀況、質量因素、技術參數及損耗狀況,在一般情況下優質就會優價;市場供需情況,一般情況一項資產供大于求,其價格會下降;如果求大于供,價格就會上。
我國在現時情況下,資產評估準則尚未完全形成,市場信息渠道尚不夠暢通,評估者的實踐經驗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除土地及房屋評估以外,以現行市價作為價格標淮,對某些資產評估時尚有一定難度。
3.收益現值
收益現值是指資產評估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量的貼現現值之和。收益現值的本質是本金市場價格,是剩余價值的本金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者投資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得預期收益。在正常的經營條件下,投資者欲獲得更多的收益,就必須在資產方增加投資或提高收益率。投資越多資產價值就越大,反之越小。從本金運動的目的看,本金和收益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投入一定量的本金,可獲得—定量的收益,反之,根據一定量的收益,也可追溯為一定量相應的本金。這就形成了兩個概念:一是本金收益率,即投入的本金與預期收益的比率,二是收益本金化率,即預期收益還原為本金的比率。收益現值就是年預期收益除以適用本金收益率后的商。
以收益現值作為資產的價格標準,意味著資產所有者流動的不是一般的商品買賣,而是將資產作為收益能力來買賣,無形資產評估在預期收益比較穩定的情況下:
資產現值=收益現值=預期收益/適用資產收益率
收益現值標準在應用中有兩個不足,一是決定收益現值的預期收益額和資產收益率預測起來困難。二是用預期收益作為被評資產價值的基礎,似乎與資產實體本身無關,故用起來難度大。但盡管如此,收益現值仍有其無法替代的優越性。
收益現值標準是在企業持續經營的前提下,資產評估準則只能是整體資產或具有單獨獲利能力的資產,并且在預期收益較為穩定的條件下應用才較為科學。
4.清算價格
清算價格是指企業無形資產評估停止經營或破產后.要求在一定期限內以變現的方式處理其資產,以清償債務和分配剩余權益條件下所采用的資產價值,也就是在非正常市場條件下資產拍賣的價格。企業停業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是破產或是歇業,也可能是合作期滿。但無論是什么原因停業,其核心問題都是清償債務,而且通常情況下要以現金形式償還。這就決定了清算價格的基本特點是快速變現。由于受到期限限制和買主限制,其價格一般大大低于現行市價。清算價格有強制清算價格,有序清算價格和續用清算價格。以清算價格作為資產的計價標準,稱為清算價格標準。
資產評估業務的價格標準應根據資產業務的性質、評估目的和前提條件加以選樣。從原則上說,資產評估業務和價格類型應該是嚴格匹配的,不存在資產評估準則的相互替代問題。但在實踐中出于種種原因和評估條件的需要,具體操作時可能產生價格類型替代的必要性。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替代還可能提高評估質量和資產業務質量,也便于實際操作。
基本方法
1.收益現值法,又稱收益還原法、收益資本金化法;
2.重置成本法;
3.現行市價法;
4.清算價格法
收益現值法
是將評估對象剩余壽命期間每年(或每月)的預期收益,用適當的折現率折現,累加得出評估基準日的現值,以此估算資產價值的方法。收益現值法通常用于有收益企業的整體評估及無形資產評估等。
此方法,國外用得最普遍,在國內也是技術型資產評估的主要方法。它的出發點是資產的價值由使用所產生的效益大小決定,不考慮其成本。
使用收益法的前提條件是:
要能夠確定和量化資產的未來獲利能力、凈利潤或凈現金流量;
能夠確定資產合理的折現率。對于收益可以量化的機器設備,可用收益法評估,如生產線、成套化工設備等。
收益法的優點在于它可以充分考慮資產的各種貶值因素,并且,由于是用未來收益來衡量資產的價值,其結果較容易被投資者所接受。其局限性是,大多數設備因為所預測的現金流量是由包括房屋、機器設備在內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土地、無形資產等整體資產帶來的,很難量化到單臺機器設備上。預測未來收益和確定折現率的主觀因素較大,兩者直接影響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性。
在運用收益法評估時,應注意其收益期限不能是無限期;要考慮設備的技術含量、技術進步是否有提前淘汰被評估設備的可能性。稍有疏忽即將帶來風險。鑒于以上受到收益預測的限制等因素,故在評估工作中,收益法多作為一種補充法,用來確定設備的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同時用來分析企業是否存在無形資產。
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在現時條件下,被評估資產全新狀態的重置成本減去該項資產的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估算資產價值的方法。用重置成本法進行資產評估的,應當根據該項資產在全新情況下的重置成本,減去按重置成本計算的已使用年限的累積折舊額,考慮功能變化、成新率(被評估資產的新舊程度,如八成新、六成新)等因素,評定重估價值;或者根據資產的使用期限,考慮資產功能變化等因素重新確定成新率,評定重估價值。重置成本法的計算公式是:
被評估資產價值=重置全價-實體性陳舊貶值-功能性陳舊貶值-經濟性陳舊貶值或被評估資產價值=重置全價×成新率
其中,重置全價是指被評估資產在全新狀態下的重置成本。
成本法是從成本的角度來衡量資產的價值,它首先估算與評估對象完全相同或功能相同的全新資產的成本。如果被評估對象是一臺全新的設備或一個全新的工廠,則被評估對象的價值為它的重置成本。根據替代性原則,在進行資產交易時,購買者所愿意支付的價格不會超過按市場標準重新購置或構建該項資產所付出的成本。如果被評估資產已經使用過,則應該從重置成本中扣減在使用進程中的自然磨損、技術進步或外部經濟環境導致的各種貶值。因此,成本法是通過估算被評估資產的重置成本和資產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將重置成本扣減各種貶值作為資產評估價值的一種方法。
市場比較法
市場比較法是根據公開市場上與被評估對象相似的或可比的參照物的價格來確定被評估對象的價格。如果參照物與被評估對象是不完全相同,則需要根據評估對象與參照物之間的差異對價值的影響作出調整。影響機器設備市場價值的主要是比較因素。比較因素是一個指標體系,它要能夠全面反映影響價值的因素。不全面的或僅使用個別指標所作出的價值評估是不準確的。一般來說,設備的比較因素可分為四大類,即個別因素、交易因素、地域因素和時間因素。
市場比較法評估機器設備,要求有一個有效、公平的市場。有效是指市場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實可靠的,評估參照物在市場上的交易是活躍的。而公平是指市場應該具備公平交易的所有條件,買賣雙方的每一步決策都是在謹慎和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礎上作出的,并且假定這價格不受不適當刺激的影響。
清算價格法
清算價格法適用于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的規定,經人民法院宣告破產的公司。公司在股份制改組中一般不使用這一辦法。采用清算價格法評估資產,應當根據公司清算時其資產可變現的價值,評定重估價值。
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
1)評估技術思路層面的選擇依據評估技術的適用性;
2)在各種評估思路已經確定的基礎上,選擇實現評估技術的具體技術方法;
3)在確定具體技術方法的前提下,對運用各種具體技術評估方法所涉及的經濟技術參數的選擇。
立項
資產評估立項是指國有資產占用單位發生國家規定必須進行資產評估的經濟行為時,按照國家規定向同級或上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申請批準的行為。
必須進行資產評估立項的有哪幾種行為?
1.資產拍賣、轉讓;
2.企業兼并、出售、聯營、股份經營;
3.與外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開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或者中外合作經營企業;
4.企業租賃;
5.資產抵押及其擔保。
更多>>